翻譯―――高才即高薪
發布時間:2004-12-15 瀏覽次數:12723 文章來源:中國青年報
“符合專業水準的翻譯更有市場。”近日,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、智聯招聘和新浪招聘聯合進行的職業吸引力調查中,一半以上的公眾都對這一觀點表示認同。截至記者發稿時,共有2272人參與了此次調查。
剛剛邁進翻譯這個行當的小劉跟記者談起了他的經歷:有好幾次,自己費了不少力氣翻譯完,最后才得到百十來元錢報酬。他忍不住抱怨:“又費時間又費精力的,翻譯怎么就這么不值錢呢?”
事實上,如果從整個行業角度來看,好翻譯還是相當“值錢”的。有資料顯示,一個合格的同聲傳譯上會一天的收入一般在6000元至1萬元之間。不僅如此,會議的主辦方往往還要承擔交通和食宿等費用。在筆譯方面,收入水平高的能到300元/千漢字。在專業的正規翻譯機構里工作,一個合格的筆譯每月的收入(工資加個人接的委托翻譯)大概在8000元左右,甚至更高。看來57%的公眾做出“符合專業水準的翻譯更有市場”這樣的判斷確實不無道理。
從事同聲傳譯的孟女士告訴記者,干這行要求說得快、想得快,協調性還要好。“有時感覺天賦比后來的訓練更重要。這就和雜技表演差不多,有些演員柔韌性天生就特別好,身體軟得能‘滾’成一個球。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練成這樣的。”
調查中,有18%的人認為“真正有語言天賦的人才能成為優秀的翻譯”。這不僅僅指的是需要迅速反應的“同傳”、“口譯”,對于那些立志成為文學翻譯家的筆譯工作者也是如此。
調查中,“隨著外語的普及教育,翻譯的薪酬不會更高”和“做翻譯沒有以前熱門了”的觀點分別得到14%和6%的公眾支持。有資料顯示,盡管入世后國內的翻譯市場逐漸升溫,而且在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,以翻譯公司、翻譯中心或翻譯社的名義注冊的企業數量顯著增長,但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某些翻譯人員的收入并不理想,“劣幣驅逐良幣”的現象也時有發生。記者在中國翻譯人才網的論壇上看到有網友甚至號召成立“制止低價翻譯聯盟”來保障大多數業內人士的收入水準。
不僅如此,還有5%的公眾覺得“做翻譯,學英語的更熱門些”。的確,英語是當前世界上通行最廣的語言之一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不過,對于這種觀點,兼職從事英美當代文學翻譯的陳先生有不同的意見:“我覺得現實中其他語種,比如說日語翻譯就比英語更搶手,不信的話,你自己翻翻招聘廣告就知道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