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貿和翻譯的會展掘金術
發布時間:2004-12-14 瀏覽次數:13131 文章來源:博雅翻譯
點石故事:
在每年兩界的廣交會上,記者親眼目睹在會展界活躍的一類金領人士:懂貿易的翻譯人才。
剛剛帶領了一個俄羅斯貿易團,從廣交會流花路展館出來的陳某,沒有因為疲憊抹去臉上閃爍的喜悅。年僅28歲的陳先生是個活躍在會展界的自由職業人,畢業于俄文專業,經過幾年的貿易往來后,他年收入逾20萬,成為惹人眼紅的金領人士。
陳先生1999年畢業后來到廣州,當時學過俄文的他很茫然,不知道如何發揮自己的專長,所以一開始在一家外資公司從事收發貨的報關人員,收入一般。一個偶然的機會,他公司一個俄羅斯客戶去廣交會需要翻譯,公司讓他陪同一起去。陳先生誠懇塌實、認真負責而且思維敏捷,從事的報關工作耳聞目染懂得不少貿易知識。一個星期的合作后,俄羅斯客戶十分欣賞他的為人和才能,不僅給了2000元報酬,而且請他成為中國的聯絡人,臨走時告訴陳,我們俄羅斯有很多人來中國做貿易,但是很少能找到像您這樣懂翻譯、懂貿易又值得信賴的人。
從那次開始,聰明的陳先生開始留意廣交會,并逐漸加深了對會展行業和其他許多行業的了解。幾年之后,陳先生和其做俄文翻譯的同學均辭職成為自由職業人,憑借對會展和其他多行業及其產品的了解和參展的專業經驗,陳先生在許多國際大型展會上都帶團參展,每次展會結束,還帶領團隊去中東部考察生產地,比如去宜興看紫砂壺,去景德鎮看陶瓷等等。陳先生帶團參展每日報酬通常是800—1000元,而據陳先生說,他的收入不體現在這方面,主要是和外商及國內廠商建立的友好合作關系帶來的高收入。現在,許多來中國做生意的俄羅斯人都聘請陳先生作為中國的聯絡人,將發送貨的權力和貿易分紅給他。
成金觀察:
在會展人才稀缺的今天,行行業業學有專長的人都有機會從會展的金礦中掘金,像陳先生這樣,他懂貿易、懂外語、懂會展的專業服務人才,一樣能夠成功的在會展領域占局一席之地。
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,展覽面對的人群更加國際化,語言交流成為一大障礙。在廣交會,有這樣一種景觀,在展覽館門口密集著大學生舉著應聘的牌子排隊等候現場翻譯工作,他們大部分是英文翻譯,英文翻譯的日報酬在200元左右。而實際上,展覽會上的英文翻譯比較多,但來廣交會的還有許多是使用其他語言的外商,據一跨國公司會展資深客戶經理說,歐洲客商急需意大利語、德語、俄語等翻譯,這些語種的翻譯日報酬在600—1000元左右,如果促成交易,還有不菲的分紅,此外還有韓語、越南語、日語等也是走俏的語種。此外,外商更喜歡這類翻譯人才懂得貿易并精通行業,出于貿易的信任問題,還要關注這類人才的品格,遇到品格優秀的綜合性人才,外商就像遇到救命草,一定緊抓不放。
幾年前,在中國入世的大背景下,國內大專院校培養了大批國際貿易專業和外語專業的畢業生,而目前這些畢業生真正從事國際貿易的并不是很多,陳先生的經歷值得我們向這一類的畢業生推薦。一般從事展覽會的翻譯人才應具備以下素質:
1、精通一門外語;
2、了解會展行業;
3、熟悉行業市場;
4、懂國際貿易。
這類人才屬于會展業的常青樹,越專業身價越高,專業越細分競爭力也越強。